喜报|株外3个优秀案例获特等奖!1名教师获评“优秀班主任”!
2025年4月25日,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、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、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商南花名校长工作室联合主办的“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”砺校行动在湖南省浏阳市隆重举行。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苏君阳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执行副院长李霆鸣,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崔书芳,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、主任徐文胜,浏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来宏,浏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谭应启及来自北京、重庆、江苏、河北、安徽、山东、湖南等全国各省市的教育专家、局长、校长、教师代表齐聚浏阳,以深度校际参访为纽带,开展跨区域教育对话。
活动中,株洲市外国语学校3个聚焦“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的‘教联体’建设实践”主题的育人案例荣获特等奖;教师王樱被授予“优秀班主任”荣誉称号。
株洲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饶婷的育人案例《三位一体,共育花开》及《校社联合打造社区教育共同体——株洲市外国语学校“校社融合”协同育人论坛案例》、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鲁泽的《家校社携手,共育株外新苗——株外小学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》案例,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定,荣获特等奖。
面对当前教育实践中仍存在“五育”失衡、协同缺位与数字化挑战等痛点,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勇于实践,积极构建“家校社共育生态圈”成为破解教育难题、落实“双减”政策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。
01 - 德育铸魂:家校社共育家国情怀
学校深化德育实效,采用“三位一体”模式:首先,依托“家长导师团”,邀请名师大咖开设“开学第一课”,从国际视野、行业精神等维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;其次,联动中车集团、航空展馆、三三一医院等单位,组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、科技实践和公益服务;最后,强化家校互动,班主任每学期完成10个家庭的家访,精准掌握学生成长需求。借助社会资源与家庭深度协作,德育由课堂拓展至广阔社会,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深厚的家国情怀。 - 02 - 智育赋能:多元场景激活学习潜能 构建“双课堂”体系拓展智育空间:校内依托科大讯飞智慧平板构建数字化课堂,接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;校外将气象局、凤凰山公园等转化为“第二课堂”,开展天文观测、生物探究等实践。同时,创新作业模式,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“历史文物仿制”“物理小发明”等实践活动,有效实现“减负增效”。家校社协同下,智育突破传统边界,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。 - 03 - 体育强基:全域联动锤炼健康体魄 学校联合南方文体中心、社区场馆打造“体育资源网”:开设羽毛球、游泳等社团,举办亲子运动会,家长参与项目设计与赛事服务;寒暑假通过线上APP布置体育作业,鼓励家长也积极参与亲子运动。2023年体育中考平均分蝉联全市第一,体育节覆盖率达100%,形成“日常锻炼+赛事激励+家庭参与”的全周期体育生态。 - 04 - 美育浸润:艺术实践滋养审美素养 学校着力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打造株外美育品牌:年度合唱节中,家委会协助服装设计、节目编排,学生全装登台展演;联合本地博物馆、大剧院开展艺术研学,举办书画展、戏剧工作坊。通过家校社协同,美育从技能培养升华为文化浸润,近三年,株外学子在市级以上艺术奖项的角逐中屡创佳绩,累计超过千名学生荣获各类奖项。 - 05 - 劳育砺志:实践平台锻造劳动品格 学校构建了“基地+家庭+社会”的全方位劳动教育体系,依托白关丝瓜基地和航空动力基地,开展丰富多彩的种植、航模制作等活动;寒暑假期间,布置烹饪、家务等家庭劳动作业,并成功举办校园烹饪大赛;组织学生参与“河小青”护河行动、社区清扫等公益劳动,形式多样,内容丰富。学校还主编省级《劳动实践指导手册》,开发60余个课程资源,劳动教育实现课程化、常态化。 以机制突破打破壁垒,以资源整合释放效能,以“五育”融合重塑格局,不仅回应了国家教育战略需求,更在实践中探索出学生全面发展、教育优质均衡的创新路径。这一模式彰显了“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域育人”的教育智慧,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贡献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。